- 品质描述
- 种植推广
- 产权状况
- 基地图像
- 用户口碑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7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熟0.3天。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稍窄,叶色浅绿,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春季返青早起身快,两极分化快;成株期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偏大上举,穗下节短,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平均株高75.4cm,茎秆粗壮,弹性较好,较抗倒伏。纺锤型大穗,长芒,穗层较整齐,受倒春寒影响顶端结实性降低;籽粒角质,大小均匀,黑胚少,饱满度好,籽粒外观商品性较好;对肥力敏感,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成穗数45.5万,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2.8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成穗数38.3万,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4.4g。
品质测定
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59%,容重811g/L,湿面筋29.0%,降落数值322s,吸水量60.0 mL/100g,形成时间10.4min,稳定时间11.2min,弱化度97F.U.,沉淀值59.0mL,硬度72HI,出粉率67.7%;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93%,容重793g/L,湿面筋31.2%,降落数值427s,吸水量60.8mL/100g,形成时间5.0min,稳定时间9.2min,弱化度21F.U.,沉淀值61.5mL, 硬度73HI,出粉率70.6%。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9点汇总,6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528.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34%,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13点汇总,4点增产,9点减产,平均亩产545.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减产2.96%,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0位。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亩产527.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6%,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适宜播种期为10月5~20日,播种量为每亩10kg~12.5kg,每亩基本苗15-20万为宜。(2)田间管理:①施足底肥,一般亩施肥量为尿素15kg、二胺25kg、氯化钾5kg;②拔节孕穗期要进行“一喷三防”,可用氧化乐果、粉锈宁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和赤霉病;③返青拔节期结合浇地每亩追施尿素7.5kg~10kg,灌浆中期每亩施用2%尿素水溶液50kg进行根外追肥。
适宜种植区域
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来源
郑麦9405/4B269//周麦16
审定情况
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抗逆性
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亲本来源:(郑麦9405/4B269)F1(♀) 周麦16(♂)

授权品种全国适宜种植区域



暂无该品种的种子销售!
我的浏览记录
农贸集市
更多>>农事资讯
更多>>2024-05-15
2024-04-12
2024-02-22
2024-02-22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3-05-16
农事百科
更多>>2015-08-12
2015-06-19
2016-02-16
2015-01-13
2015-01-13
2015-11-23
2015-11-22
2015-10-08
2015-08-04
2019-03-22
农事问答
更多>>2022-01-07
2022-01-07
2020-11-25
2020-11-24
2020-08-19
2019-10-16
2019-10-16
2019-10-15
2019-03-15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