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
最热
- 品质描述
- 种植推广
- 产权状况
- 基地图像
- 用户口碑

特征特性
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流域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5天,比对照汕优64迟熟0.4。株高95cm,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熟期转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穗长22.2cm,每穗总粒数126.3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8g
品质测定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4%,长宽比2.8,垩白米率52.5%,垩白度9.9%,胶稠度48mm,直链淀粉含量21.1%
产量表现
2000年参加南方稻区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000.5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4.56%(极显著);2001年参加晚籼早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89.5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5.59%(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88kg/hm2,比对照汕优64减产3.71%。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6月中、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秧苗在三叶期喷施“多效唑”,促进多发分蘖,秧龄控制在35天内;(2)合理密植:插植密度每亩1.8万穴,每亩13~15万株基本苗为宜;(3)施肥管理:中上肥力水平的田块每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氮、磷、钾的比例以1:1:0.5为宜;(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省双季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育种方法
不育系优1A为母本、本所自育的恢复系R8608为父本于1995年测配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57
抗逆性
叶瘟6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率18.9%,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
产量表现
2000年参加南方稻区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6.7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4.56%(极显著);2001年参加晚籼早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9.3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5.59%(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2公斤,比对照汕优64减产3.71%。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6月中、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秧苗在三叶期喷施“多效唑”,促进多发分蘖,秧龄控制在35天内;(2)合理密植:插植密度每亩1.8万穴,每亩13~15万株基本苗为宜;(3)施肥管理:中上肥力水平的田块每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氮、磷、钾的比例以1:1:0.5为宜;(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省双季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品种来源
优IA×R8608
亲本来源:优1A(♀) R8608(♂)

授权品种全国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省双季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暂无该品种的种子销售!
农贸集市
更多>>农事资讯
更多>>2021-11-24
2021-08-04
2021-07-24
2021-07-20
2021-07-20
2021-06-18
2021-05-18
2021-05-12
2021-05-11
2021-04-25
农事百科
更多>>2015-08-10
2016-05-20
2016-02-16
2015-11-23
2015-11-22
2015-08-10
2015-10-08
2015-05-04
2015-04-28
2015-03-21
农事问答
更多>>2017-05-28
2017-05-28
2016-06-28
2016-06-28
2016-03-08
2016-01-11
2016-01-11
2016-01-11
2016-01-11
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