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描述
- 种植推广
- 产权状况
- 基地图像
- 用户口碑

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株高80cm左右;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穗长方形,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g左右;中熟,落黄好。
品质测定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等多年多点检测,籽粒容重781~824g/LL,蛋白含量14.4%~17.2%,湿面筋含量31.6%~39.2%,面团稳定时间9.3~16.1min,面包评分91.6。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小麦质量报告,面团稳定时间年平均值8.2~13.6min,最高达32.8min,面包评分87。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强筋小麦质量报告,面团稳定时间18.8min,是黄淮麦区15个达到国家强筋小麦质量标准的品种之一
产量表现
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057Kg/hm2,比对照鲁麦21号增产4.5%;国家黄淮旱地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217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3%;黄淮旱地品种展示试验平均单产8430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6.9%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种植区域
黄淮冬麦区旱地、旱肥地及有限供水地块种植。
育种方法
以烟1933为母本,以陕82-29(陕西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为父本杂交后,经5代自交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
鲁农审[2002]023;国审麦[2004]016
抗逆性
黄淮旱地区域试验抗旱性鉴定,抗旱指数0.9589,与对照品种晋麦47号相当;山东省区域试验抗旱性鉴定1级,优于对照品种鲁麦21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及山东省和黄淮旱地区域试验表明:对秆锈病免疫,中抗至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叶锈和赤霉病。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22.8公斤,比对照晋麦47增产2.6%(不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63.7公斤,比对照晋麦47增产8.5%(显著)。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6.8公斤,比对照晋麦47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宜黄淮旱肥地种植,中水肥地亩基本苗10万左右,旱地和旱肥地基本苗控制在12-15万/亩。及时防治叶锈病和蚜虫。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种植区域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渭北旱塬、河北东南部、甘肃天水地区旱地种植。
品种来源
烟1933/陕82-29
亲本来源:烟1933(♀) 陕82-29(♂)

授权品种全国适宜种植区域



暂无该品种的种子销售!
我的浏览记录
农贸集市
更多>>农事资讯
更多>>2024-02-22
2024-02-22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3-05-16
农事百科
更多>>2015-08-10
2016-02-26
2016-02-02
2015-01-13
2015-11-22
2015-08-10
2015-07-22
2015-05-20
2015-05-04
2015-04-28
农事问答
更多>>2022-01-07
2022-01-07
2020-10-08
2020-08-19
2020-08-18
2019-10-16
2019-10-16
2019-10-16
2019-10-15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