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
最热
- 品质描述
- 种植推广
- 产权状况
- 基地图像
- 用户口碑

特征特性
春性,中早熟,熟期与扬麦158相仿;幼苗直立,叶色较深;株高90cm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籽粒饱满度较好,籽粒容重800g/L左右,千粒重41g,每穗38~40粒,每亩有效穗30万。
品质测定
籽粒容重804g/L,蛋白含量(干基)14.58%,沉降值38.8mL,湿面筋含量32.0%,面团吸水率56.8%,面团稳定时间4.5min,最大阻力450E.U,延伸性18.6cm,拉伸面积113.4cm2。
产量表现
先后参加了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02-2003年度平均单产4742.7Kg/hm2,比CK增产5.3%;2003-2004年度平均单产6063Kg/hm2,比CK减产1.01%。二年平均单产5373.1Kg/hm2,比CK增产2.28%。在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中,安徽、江苏、浙江、湖北4省7个点平均单产5543.25Kg/h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54%。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育种方法
1993年以扬92F101为农艺亲本与川育21526杂交,经过多年连续选株选系,2000年对该组合的优系进行品质测试筛选鉴定和特征特性的选择,2000年育成优良品系扬01-116,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
审定情况
国审麦[2005]002
抗逆性
高抗条锈病,中抗-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中感-中抗纹枯病,慢叶锈、杆锈病,抗倒性优于扬麦158。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16.2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3%(极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04.2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不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9.6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5%。
栽培技术要点
适播期10月下旬至11月初,每亩适宜基本亩12万苗左右,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及穗期蚜虫。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南地区、湖北省的鄂北麦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田块种植。
品种来源
92F101/川育21526
亲本来源:扬92F101(♀) 川育21526(♂)

授权品种全国适宜种植区域



暂无该品种的种子销售!
我的浏览记录
农贸集市
更多>>农事资讯
更多>>2024-02-22
2024-02-22
2024-02-22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7
2023-05-16
农事百科
更多>>2015-08-10
2016-02-26
2015-06-19
2015-11-23
2015-11-22
2015-08-10
2015-08-04
2015-05-20
2015-05-04
2015-04-28
农事问答
更多>>2022-01-07
2020-11-25
2020-11-24
2020-11-23
2020-10-08
2020-08-18
2019-10-16
2019-10-16
2019-10-16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