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
最热
- 品质描述
- 种植推广
- 产权状况
- 基地图像
- 用户口碑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长芒、白壳、纺缍型穗,籽粒白皮、半角质;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全生育期较对照淮麦18迟1天,株高85cm左右,茎杆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好。每亩有效穗42万左右,每穗粒数33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
品质测定
品质分析两年平均,蛋白含量12.8%,湿面筋含量25.2%,面团稳定时间2.1min。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780.35Kg/hm2,比对照增产2.7%;2005-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029.35Kg/hm2,比对照淮麦18增产4.87%。2006-2007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925.55Kg/hm2,比对照增产6.7%,居3个品种首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最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一般为16万左右,肥力过低或晚播田适当增加基本苗。3、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以5:1:4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适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江苏淮北麦区种植。
育种方法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与全国276份冬性、春性小麦杂交、回交混合材料组成的轮回群体中选择的F1不育株作母本,以淮麦18作父本进行杂交,从其分离后代的可育株中经6代选择育成的常规小麦新品种。
审定情况
抗逆性
感赤霉病,中抗梭条花叶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穗发芽。
产量表现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7.0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3.8%,两年分别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极显著水平;2006-2007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4公斤,较对照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最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一般为16万左右,肥力过低或晚播田适当增加基本苗。3、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以5:1:4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适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品种来源
原名“淮核0303”,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采用轮回选择法,于2003年育成。
亲本来源:太谷核不育小麦(♀) 淮麦18(♂)

授权品种全国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暂无该品种的种子销售!
我的浏览记录
农贸集市
更多>>农事资讯
更多>>2024-04-12
2024-02-22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4-02-18
2023-05-16
农事百科
更多>>2015-08-10
2016-02-26
2016-05-20
2016-02-02
2016-02-16
2015-11-22
2015-08-10
2015-05-20
2015-05-04
2015-03-21
农事问答
更多>>2022-01-07
2020-11-25
2020-11-24
2020-11-23
2020-11-23
2020-08-19
2019-10-16
2019-10-16
2019-03-15
2018-08-29